来源:毕节市人办 作者:毕节市人大办 编发:罗国锦 时间:2015-05-30
关于《毕节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报告》
的综合审议意见
市人民政府:
2015年4月28日至29日,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《毕节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报告》。会议认为,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,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显著成绩。会议同意这个报告。同时,对下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:
一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
认真谋划好“十三五”发展专项规划,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纳入城乡建设重要内容;继续加大财政对“文化惠民工程”的投入,抢抓国办函35号文件、文化部支持毕节试验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倾斜政策以及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》实施的机遇,大力争取政策、项目、资金、技术支持,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,完善配套设施,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、设备、器材和现代传媒、网络等硬件设施不足的现状;强化项目资金监督,确保资金使用安全;严把项目实施验收关,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。
二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。坚持建管结合,切实加强已建成的各项文化服务设施管理,保证设施正常运转,避免资源闲置,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,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,传递正能量,适应新常态;在开展群众体育上下功夫,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,重视发展足球运动,从孩子抓起,从校园抓起,从农村抓起,全力推进体育工作更上台阶。
三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。多措并举,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依托自然风景区和旅游景点发展民族文化,形成以文促旅、以旅促文的格局,达到文化与旅游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;进一步转变观念,由“办文化”向“管文化”,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、引导,注重培育文化龙头企业,提升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;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,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,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。
四、积极打造毕节文化品牌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建立文化和体育人才再生机制,消除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;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、民族民间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同心文化内涵,创作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,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、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大型民族歌舞剧品牌节目;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的经常性机制,系统整理各民族音乐舞蹈节目,抓好彝文古籍的抢救性保护工程,加大水西古城、黔西观音洞、赫章可乐遗址的开发保护力度,把夜郎文化、古彝文化做到应有的历史高度。
以上审议意见,请市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办理,制定相应措施,抓好整改落实,并在六个月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报告市人大常委会。
|